嫒美直播免费版app下载-嫒美直播永久免费版下载-嫒美直播最新下载安装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教育綜合 > 正文

《馬說》哥只寫了一半。 打2字詞

馬說翻譯及字詞解釋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

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2)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F(xiàn)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

(3)而:表轉(zhuǎn)折??墒?,但是。

(4)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祗(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6)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7)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以:用。稱:出名。

(8)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9)一食:吃一頓。食,吃。

《馬說》【作者】韓愈【朝代】唐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創(chuàng)作背景:

《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dāng)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jīng)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dāng)權(quán),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馬說文言文全文注音

1. 馬說這個文言文里面的有拼音的字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今音為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2. 馬說原文及翻譯注釋

馬說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注釋1伯樂:孫陽。

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2 而:表轉(zhuǎn)折。

可是,但是3 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 故:因此 。 雖:即使。

名:名貴的。4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

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5 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

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6 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

以:用。 稱:著稱。

7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8 一食:吃一頓。

食,吃。9 或:有時。

10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2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13 食馬者:食,通“飼”,喂。14 其:指千里馬,代詞。

15 是:這樣,指示代詞。16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里指雖然)17 能:本領(lǐng)。

18 足:足夠。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質(zhì)。21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22 且:猶,尚且。

23 欲:想要。24 等:等同,一樣。

25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6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27 求:要求。

28 策之:驅(qū)使它。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

之:代詞,指千里馬。29 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

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飼”,喂。31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

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 材:通“才”,才能。

32 鳴:馬嘶。33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4 執(zhí):拿。35 策:馬鞭。

36 臨:面對。37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38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39 其(2):恐怕,表推測語氣。

40 邪: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41 知:懂得,了解,認(rèn)識。42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

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43 食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樂:賢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譯文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

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

3. 馬說翻譯注釋

馬說 韓愈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注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只是辱沒在奴仆的手里。

祗:只是 辱,埋沒 3、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里稱也:不因為是千里馬而著稱。

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里者:馬(當(dāng)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

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fù)指關(guān)系。 6、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dàn)食料。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古代喂馬的口糧 石,十斗為石。

7、食:同“飼”,喂養(yǎng)。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之:(定語后置,不譯。) 9、是:這樣,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xiàn)在外。

見,同“現(xiàn)”,表露。 12、且:猶,尚且。

欲:想要,要。等:相當(dāng)。

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14、策:本意指鞭子,這里名詞作動詞用,譯為:用鞭子打。

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辦法。

15、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鳴:馬叫,之:不譯(轉(zhuǎn)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執(zhí)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

臨:面對。臨之:面對千里馬。

18、嗚呼:表示哀嘆,唉。 1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20、其:可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二、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yǎng).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三、古今異義 是 古義:這.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判斷詞. 安 古義: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等 古義:同樣.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 四、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jié)構(gòu)助詞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不譯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 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飼 喂養(yǎng),動詞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其真無馬邪: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恐怕”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駢——一兩馬并列 稱——著稱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 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 等——等同,一樣 ?!胀ǖ?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用鞭子打馬 執(zhí)策——馬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zhí)——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六、虛詞 而——表轉(zhuǎn)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憑借 雖——即使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kuò)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

4. 馬說原文及課下注釋

一下回答版權(quán)歸百度百科所有詞句注釋伯樂:春秋時期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

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祇:只是。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

稱,稱頌,稱道。馬之千里者:馬(當(dāng)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fù)指關(guān)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颍河袝r。

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石,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為120斤。食(sì):通“飼”,喂養(yǎng)。

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這,指示代詞。能:才能。

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xiàn)在外。見,同“現(xiàn)”,表露。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猶,尚且。欲:想要,要。

等:相當(dāng)。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

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盡其材:發(fā)揮它的全部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鳴之:(馬)嘶鳴。

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執(zhí)策:拿著馬鞭。

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

臨,從高處往下看。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其:難道,表示推測。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其:其實。知:懂得。

5. 馬說解釋字詞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

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不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貴的馬,也只能在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槽櫪之間,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一頓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驅(qū)使它,不能按照適當(dāng)?shù)姆椒?,喂養(yǎng)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馬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1 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2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只是在馬夫的手中,不能展現(xiàn)才能。 辱:辱沒,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間。

駢,兩馬并駕,引申為一起。駢死:并列而死。

4 一食(shí):吃一頓。 5一石(dàn):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稘h書·律歷志上》 6 食:同“飼”,喂養(yǎng)。

7 故:因此 8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9 于:在。 10 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

這里指馬夫 11 槽櫪:喂牲口用的槽。 櫪:馬棚、馬廄 12 不以千里稱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并不認(rèn)識這是千里馬。

以:憑借 稱:著稱 13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4一食:吃一頓。

食,吃。 15 或:有時,或許 16 能:可以 17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8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9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20 其:指千里馬,代詞。 21 是:這樣,指示代詞。

22 能:才能。 23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24 且:猶,尚且。 25 欲:想要。

26 等:等同,一樣。 27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9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30 策之:鞭打馬。策:馬鞭子,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

31 之:代詞,指千里馬。 32 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

(以:用) 33 道:正確的方法。 34 食之:食,通“飼”,喂。

35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

36 材:通“ 才 ”,才能。 37 鳴:馬叫, 38 奴隸人之手:馬夫的手中,之:的. 39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40 臨:面對 41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42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

43 其(2):恐怕,表肯定語氣。 44 邪:通“ 耶 ”,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45 知:懂得。 46 美:才能,長處。

編輯本段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 見 ” 通“ 現(xiàn) ”,顯現(xiàn)、表現(xiàn)。 (2)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通“飼”飼養(yǎng);“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無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 嗎 ”。 (4)祗:通“只”。

馬說的解釋

《馬說》教案 【教學(xué)目的】 1.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 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3. 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教學(xué)過程】 一.回憶“唐宋八大家”,由此引入介紹韓愈。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又一引題:賈島的推敲故事聯(lián)系到韓愈,文名顯著。 2.為什么韓愈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師介紹:韓愈歷來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個沖在最前線的戰(zhàn)士會受到最高的贊美。在歷經(jīng)了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的內(nèi)容脫離了實用的立場,而只是趨于聲律和辭藻的華美。文學(xué)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

《馬說》教案

編輯本段 教學(xué)目的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體會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編輯本段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編輯本段 教學(xué)過程 一、介紹作者 韓愈 (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人,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

馬說練習(xí)題及答案 快 要多

《馬說》的有關(guān)練習(xí)題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眴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一、填空 1、《馬說》選自《韓愈文選》,作者韓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其散文氣勢雄健有力,語言精練。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代表作品《昌黎先生
展開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