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哥只寫了一半。 打2字詞
- 教育綜合
- 2023-10-11 07:57:16
馬說翻譯及字詞解釋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
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
(1)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2)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F(xiàn)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
(3)而:表轉(zhuǎn)折??墒?,但是。
(4)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故:因此。雖:即使。名:名貴的。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祗(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
(6)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7)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以:用。稱:出名。
(8)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9)一食:吃一頓。食,吃。
《馬說》【作者】韓愈【朝代】唐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創(chuàng)作背景:
《馬說》寫于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間。當(dāng)時韓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經(jīng)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盡管如此,韓愈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當(dāng)權(quán),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得志。
馬說文言文全文注音
1. 馬說這個文言文里面的有拼音的字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今音為dàn,古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2. 馬說原文及翻譯注釋
馬說原文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注釋1伯樂:孫陽。
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2 而:表轉(zhuǎn)折。
可是,但是3 故雖有名馬:所以即使有名馬 故:因此 。 雖:即使。
名:名貴的。4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 也只能在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沒)。
祇(zhǐ):只是。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5 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
于:在。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馬廄。
6 不以千里稱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馬的千里之能被埋沒。
以:用。 稱:著稱。
7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8 一食:吃一頓。
食,吃。9 或:有時。
10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2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13 食馬者:食,通“飼”,喂。14 其:指千里馬,代詞。
15 是:這樣,指示代詞。16 雖:雖然(與前面的雖不一樣,這里指雖然)17 能:本領(lǐng)。
18 足:足夠。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質(zhì)。21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22 且:猶,尚且。
23 欲:想要。24 等:等同,一樣。
25 不可得:不能夠得到。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6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27 求:要求。
28 策之:驅(qū)使它。策:馬鞭,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
之:代詞,指千里馬。29 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
以:按照。道:正確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飼”,喂。31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
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 材:通“才”,才能。
32 鳴:馬嘶。33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34 執(zhí):拿。35 策:馬鞭。
36 臨:面對。37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38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39 其(2):恐怕,表推測語氣。
40 邪: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41 知:懂得,了解,認(rèn)識。42 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
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人。43 食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樂:賢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譯文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
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rèn)識千里馬吧。
3. 馬說翻譯注釋
馬說 韓愈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注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2、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只是辱沒在奴仆的手里。
祗:只是 辱,埋沒 3、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里稱也:不因為是千里馬而著稱。
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里者:馬(當(dāng)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
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fù)指關(guān)系。 6、一食(shí):吃一頓。
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dàn)食料。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古代喂馬的口糧 石,十斗為石。
7、食:同“飼”,喂養(yǎng)。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之:(定語后置,不譯。) 9、是:這樣,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xiàn)在外。
見,同“現(xiàn)”,表露。 12、且:猶,尚且。
欲:想要,要。等:相當(dāng)。
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14、策:本意指鞭子,這里名詞作動詞用,譯為:用鞭子打。
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辦法。
15、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鳴:馬叫,之:不譯(轉(zhuǎn)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執(zhí)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
臨:面對。臨之:面對千里馬。
18、嗚呼:表示哀嘆,唉。 1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20、其:可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二、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yǎng).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三、古今異義 是 古義:這.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判斷詞. 安 古義: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等 古義:同樣.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后表示復(fù)數(shù)或列舉. 四、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jié)構(gòu)助詞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不譯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 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飼 喂養(yǎng),動詞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其真無馬邪: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恐怕”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駢——一兩馬并列 稱——著稱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 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 等——等同,一樣 ?!胀ǖ?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用鞭子打馬 執(zhí)策——馬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zhí)——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六、虛詞 而——表轉(zhuǎn)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以——憑借 雖——即使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jīng)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kuò)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
4. 馬說原文及課下注釋
一下回答版權(quán)歸百度百科所有詞句注釋伯樂:春秋時期秦穆公時人,本名孫陽,擅長相馬。
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祇:只是。
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的才能。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指喂馬的人。
駢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
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櫪:馬棚、馬廄。
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被稱道。以,按照,介詞。
稱,稱頌,稱道。馬之千里者:馬(當(dāng)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fù)指關(guān)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颍河袝r。
盡粟一石:吃盡一石粟。盡,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石,十斗為一石,一石約為120斤。食(sì):通“飼”,喂養(yǎng)。
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這,指示代詞。能:才能。
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xiàn)在外。見,同“現(xiàn)”,表露。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且:猶,尚且。欲:想要,要。
等:相當(dāng)。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馬,代詞。
以其道:用(對待)它的辦法。盡其材:發(fā)揮它的全部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鳴之:(馬)嘶鳴。
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執(zhí)策:拿著馬鞭。
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之:臨視著馬。
臨,從高處往下看。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其:難道,表示推測。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嗎”。
其:其實。知:懂得。
5. 馬說解釋字詞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
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不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貴的馬,也只能在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槽櫪之間,不把它稱作千里馬。
日行千里的馬,有時一頓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里(的特點)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想要跟普通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驅(qū)使它,不能按照適當(dāng)?shù)姆椒?,喂養(yǎng)它,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馬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1 伯樂:孫陽。春秋時人,擅長相(xiàng)馬(現(xiàn)指能夠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2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只是在馬夫的手中,不能展現(xiàn)才能。 辱:辱沒,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間。
駢,兩馬并駕,引申為一起。駢死:并列而死。
4 一食(shí):吃一頓。 5一石(dàn):重量單位,一百二十市斤為一石 。
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稘h書·律歷志上》 6 食:同“飼”,喂養(yǎng)。
7 故:因此 8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9 于:在。 10 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
這里指馬夫 11 槽櫪:喂牲口用的槽。 櫪:馬棚、馬廄 12 不以千里稱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馬著稱,即人們并不認(rèn)識這是千里馬。
以:憑借 稱:著稱 13 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14一食:吃一頓。
食,吃。 15 或:有時,或許 16 能:可以 17 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
18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糧食。 19 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20 其:指千里馬,代詞。 21 是:這樣,指示代詞。
22 能:才能。 23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顯現(xiàn)。
24 且:猶,尚且。 25 欲:想要。
26 等:等同,一樣。 27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29 安:怎么,哪里,疑問代詞。
30 策之:鞭打馬。策:馬鞭子,引申為鞭打,這里指鞭策,駕馭。
31 之:代詞,指千里馬。 32 以其道: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的方法。
(以:用) 33 道:正確的方法。 34 食之:食,通“飼”,喂。
35 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這里指喂飽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來。
36 材:通“ 才 ”,才能。 37 鳴:馬叫, 38 奴隸人之手:馬夫的手中,之:的. 39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40 臨:面對 41 嗚呼:表示驚嘆,相當(dāng)于“唉”。 42 其(1):難道,表反問語氣。
43 其(2):恐怕,表肯定語氣。 44 邪:通“ 耶 ”,表示疑問的語氣詞。
45 知:懂得。 46 美:才能,長處。
編輯本段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 見 ” 通“ 現(xiàn) ”,顯現(xiàn)、表現(xiàn)。 (2)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通“飼”飼養(yǎng);“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無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 嗎 ”。 (4)祗: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