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或?qū)m中宴樂的或是什么意思
- 教育綜合
- 2023-11-19 17:44:26
上或?qū)m中宴樂的或是什么意思?
“上或?qū)m中宴樂的或”應該是一段斷句不清晰的話,有歧義。無法確定該詞語的確切意思。請?zhí)峁└嗟纳舷挛幕蜓a充信息來幫助我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
韓休為相的文言文翻譯
韓休為相的文言文翻譯:甲寅年時,唐玄宗任用韓休當做皇帝近侍、同平章事。韓休為人嚴峻剛直,不求取名譽權(quán)勢。等到擔任宰相后,所做所為很得當時民心。起初,蕭嵩認為韓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薦給唐玄宗。共事的時候,韓休持守正道不阿諛奉承,蕭嵩就逐漸厭惡起他來。宋璟嘆息著說:“沒想到韓休竟能這樣!”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飲歡樂或在苑中打獵游玩,偶爾玩得過度,就對手下說:“韓休知道不知道?”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唐玄宗常常對著鏡子默不作聲,左右的人說:“韓休擔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為什么不罷免他?”唐玄宗嘆息說:“我的容貌雖然清瘦,天下一定豐饒了許多。蕭嵩稟報事情常常順《韓休為相》的文言文注釋
注釋:
⒈峭直:嚴峻剛直
⒉ 干:求取
⒊ 允:與……相當
4.易制:容易制服
5 及:到,至
6 摻(shǎn):拿
7 臨:面對
8 同平章事:官名
9 殊:特別,很
10嵩:蕭嵩,唐朝丞相,軍事家
11.以……為:把……當做,這里指作為,擔任
12.游:游玩
13.輒:就
14.寢:睡覺
15.或:有時
16.既:之后
17.引:引薦
18.為:擔任
19及(及為相):等到
原文:《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九》
甲寅,以休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時望。始,嵩以休恬和,謂其易制,故引之。及與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漸惡之。宋璟嘆曰:“不意韓休乃能如是!”上或?qū)m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嘗臨鏡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于舊,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指,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p>
譯文:甲寅年時,唐玄宗任用韓休當做皇帝近侍、同平章事。韓休為人嚴峻剛直,不求取名譽權(quán)勢。等到擔任宰相后,所做所為很得當時民心。起初,蕭嵩認為韓休性情淡泊,容易控制,所以就把他引薦給唐玄宗。共事的時候,韓休持守正道不阿諛奉承,蕭嵩就逐漸厭惡起他來。唐玄宗有時在宮中宴飲歡樂或在苑中打獵游玩,偶爾玩得過度,就對左右的人說:“韓休知道不知道?”話剛說完,勸諫的文書就遞上來了。唐玄宗常常對著鏡子默不作聲,左右的人說:“韓休擔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為什么不罷免他?”唐玄宗嘆息說:“我的容貌雖然清瘦,天下一定豐饒了許多。蕭嵩稟報事情常常順從旨意,他退下以后,我無法安睡。韓休經(jīng)常據(jù)理力爭,辭別以后,我睡得很安穩(wěn)。我任用韓休是為了國家,不是為我自己啊?!?/p>
背景:大唐帝國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繁榮昌盛、燦爛輝煌的朝代之一。唐朝,從興起到滅亡,歷時290年?!伴_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在唐朝290年中創(chuàng)造的一個治世。從登上政治舞臺到一代英主“唐明皇帝”,李隆基他在政治斗爭的旋渦中,宮闈平亂(鏟除諸韋,誅滅“太平”);賢臣當國(始終注意宰相的選拔與任用,并親選地方官);抑欲而昌(銷毀服玩,罷譴宮女,詔禁厚葬,自上而始);完善法制(寬仁為本,廢除酷刑,行罰先親,刊定法典)。終于使唐代社會達到鼎盛,出現(xiàn)了“開元全盛”的景象。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的用人之道。以《資治通鑒·唐紀·玄宗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證。
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原文及翻譯
這個句子出自《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九》。
原文如下:
唐玄宗以韓休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休為人峭直,不干榮利,及為相,甚允時望。始,嵩以休恬和,謂其易制,故引之。及與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漸惡之。
上或?qū)m中宴樂及后苑游獵,小有過差,輒謂左右曰:“韓休知否?”言終,諫疏已至。上摻臨鏡默然不樂,左右曰:“韓休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嘆曰:“吾貌雖瘦,天下必肥。蕭嵩奏事常順旨,既退,吾寢不安;韓休常力爭,既退,吾寢乃安。吾用韓休,為社稷耳,非為身也。”
翻譯:
唐玄宗任命韓休為門下侍郎和同平章事。韓休為人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祿,擔任相位時深受人民擁護。最初,嵩認為韓休性格溫和好處理,因此提拔他。后來共事時,韓休始終恪守原則,不阿諛奉承,嵩漸漸對他產(chǎn)生反感。
有時皇上在宮中聽樂或者后苑狩獵稍有些過度,就會問左右:“韓休知道嗎?”但是韓休總是及時地上書勸諫。唐玄宗很不愛聽,曾經(jīng)有人勸他驅(qū)逐韓休,但是他說:“我雖然看起來很苗條,但天下必定肥胖。
蕭嵩呈報的事情總是符合我的心意,但是他退朝之后我總是睡不安穩(wěn);而韓休總是力爭己見,他退朝之后我才能夠放心入睡。我用韓休是為了國家大事,而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p>
文章出處及作者簡介:
1、《資治通鑒·唐紀》是《資治通鑒》的一個分冊,共50卷,主要記載了唐朝的歷史。《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漢文史書,全書共294卷,收錄從周穆王七年(公元前403年)到明英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的歷史。
2、它的主要作者是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1019年-1086年),他還撰有《大略正義》、《太和正音譜》等著作。
3、司馬光是北宋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學者和文化名人,曾擔任過多個朝廷職務,包括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翰林學士等。
資治通鑒·唐紀的原文和翻譯
釋義:皇上對教太子讀書的官員蕭_說:“我小時候喜好弓箭,擁有好弓十幾把,自己以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了,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卻說‘都不是好弓’,我就問他原因。
他說:‘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頭的紋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會直.’我才想到熟悉的東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壞.我靠著弓箭平定四方,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況且天下事物,豈能全都知道?”
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員輪換住在中書省,多次邀請(這些官員)覲見,問他們民間的疾苦,政治上的得與失。
原文:上謂太子少師蕭_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shù),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fā)矢不直?!?/p>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nèi)省,數(shù)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字詞解釋:
(1)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2)謂:對...說,告訴。
(3)太子少師:指教皇太子讀書的老師。
(4)朕:皇上的自稱,我。
(5)好:愛好。
(6)矢:箭。
(7)近以示弓工:近來把它給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8)皆:全、都。
出處: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紀》。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資治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司馬光原先就編過一本史書《通志》,獻給宋英宗,英宗看后大為贊賞,要求司馬光接著《通志》往下編修,并決定設(shè)立書局,由司馬光自擇官屬作為助手。
治平三年(1066),詔置書局于崇文院,著手編纂。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司馬光已66歲,《資治通鑒》全部修完,神宗皇帝十分重視,將書的每編首尾都蓋上了皇帝的睿思殿圖章,以其書“有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賜書名《資治通鑒》,并親為寫序。
隨后又下詔獎諭司馬光,擢升司馬光資政殿學士。這些都充分說明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對這本書寄予了厚望,這是《資治通鑒》成書的基本條件。
上一篇
在Rt△ABC中,∠C=90°,∠A=60°,求sinA的值.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