嫒美直播免费版app下载-嫒美直播永久免费版下载-嫒美直播最新下载安装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綜合 > 正文

若一不均勻的物體,設(shè)上半部分密度大于水,下半部分密度小于水,則放入有足量水的容器中的情況會是?

看到物理書上的定理將一個木塊放入裝滿水的水杯中,溢出來的水的質(zhì)量等于木塊的質(zhì)量。

前提是放入的物體要能最終漂浮或懸浮在水中,也就是說它和容器底不能有接觸。 具體是這樣的,物體漂浮或懸浮在水中時,受力分析是受到一個向下的重力和一個向上的浮力,此時物體受力平衡,所以物體重力大小等于所受到的浮力, 重力:G物=m物g 浮力:F浮=ρ水gv排 G物=F浮 溢出水質(zhì)量:m水=ρ水v排 物體質(zhì)量:m物=G物/g 所以此時的物體質(zhì)量(木塊)等于溢出水的質(zhì)量 而銅塊,它不會在水中懸浮或漂浮,它的最終狀態(tài)是下沉至容器底部,受力分析是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上的浮力F浮=ρ水v排,還有容器底部給銅塊的支持力N G=F浮+N G>F浮 根據(jù)上面的公式可知,此時m水如果物體實心部分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物體有一部分密度等于水的密度,那么物體懸浮在水上么?按照你說的可以知道物體的平均密度是小于水的,這樣的物體放入水中會漂浮在水中(就是水上一部分,水下一部分),但是不能懸浮在水中。因為懸浮是指物體可以靜止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物體全部浸在水中)或在水中做勻速直線運動,只有平均密度等于水的物體才能懸浮在水中。

初二科學(水的浮力)

我做中考家教時搜集的教案,例題對初三學生來講應該有難度的,有的可能說圖示怎樣的,其實不用看圖也能想出來。希望對你有用~ 浮力(一) 一、浮力的概念 1.浮力的產(chǎn)生原因:由于浸在液體里的物體上下底面的深度不同,所受液體的壓強不同,下底面向上的壓強大于上底面向下的壓強,從而使物體受到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兩個壓力差就是浮力。 2.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3.顯然,當物體浸在液體中,且底面與容器底部密接的時候,物體底部不再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強時,它就不受浮力。比如,建筑在水中的橋墩;再比如,陷在泥中的物體。同學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泥濘的水中走路時,有時,鞋會被泥“吸”住而被拽下來,就是因為

關(guān)于浮力的題目。

一、 填空題: 1、鐵塊的體積是200cm3,全部沒入水中時,它排開水的體積是 cm3,排開的水重是 N,受到的浮力是 N,當它一半體積沒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是 N。 2、彈簧測力計下吊著重為14.7N的金屬塊,當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9.8N,則水對金屬塊的浮力為 N,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m3。 3、把質(zhì)量為250g,體積是300 cm3的金屬球放入水中, 靜止時,它受到的浮力是 N。 4、甲、乙兩個物體,質(zhì)量之比是3:4,密度之比為1:3,若把它們?nèi)拷]在同樣的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之比為 。 5、甲、乙兩個漂浮在水面上的均勻物體,體積之比為2:3,密度之比是1:4,則浸

物理選擇說理題

1.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A.

“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jù)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diào)高

 

C.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是指次聲波傳 播很遠

 

D.

“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

考點:

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音色。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由于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jié)構(gòu)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音色是辨別聲音的最主要的特征.

(2)振幅的大小影響聲音響度的大?。?/p>

(3)次聲波是指振動頻率在20Hz以下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

解答:

解:A、我們能“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響度的大小,故B錯誤;

C、次聲波是我們的耳朵所聽不到的聲音,故C錯誤;

D、“隔墻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全面,有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等知識點.基礎(chǔ)性題目,難度不大.

2.下列對物理量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p>

 

A.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B.

課桌的質(zhì)量約為200g

 

C.

房間的門高約2m

D.

日光燈的額定電壓為40V

考點:

速度與物體運動;質(zhì)量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電功率。

專題:

估算題。

分析:

根據(jù)自己平時的觀察和對生活常識的了解,分別作出判斷.

解答:

解:

A 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0m/s接近百米世界記錄.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B 一只蘋果的質(zhì)量在200g左右,一張課桌的質(zhì)量應該在20kg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C 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門的高度更大一些,在2m左右.此選項符合實際;

D 日光燈的額定電壓為220V,額定功率為40W.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故選C.

點評:

對各種物理量的估算:需要憑借生活經(jīng)驗、需要簡單的計算;物理學中,對 各種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們應該加強鍛煉的重要能力之一.

3.下列常見的交通警示語中,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p>

 

A.

酒后不駕車

B.

駕車須系安全帶

 

C.

行車保持一定車距

D.

雨后路滑,減速慢行

考點:

慣性。[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答本題要掌握: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慣性,但也要注意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解答:

解:A、人喝酒后反應就會遲鈍,駕車時容易造成事故,與慣性無關(guān),符合題意;

B、車如果剎車時,人具有慣性,會保持原來 的速度向車窗沖去,故為了防止這種現(xiàn)象,人要系安全帶,與慣性有關(guān),不符合題意;

C、汽車行駛過程如果緊急剎車,汽車由于慣性會繼續(xù)運動,所以要保持一定車距,與慣性有關(guān),不符合題意;

D、當車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停車時,由于慣性車仍要向前運動,雨天,車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車就更不易停下來,所以要慢行,不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掌握慣性的知識,并要分析在具體事例中的作用.

4.我國自主研發(fā)生產(chǎn)的一種碳纖維產(chǎn)品,各項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 密度是鋼的四分之一,強度是鋼的十倍.它最適合用于制作( ?。?/p>

 

A.

汽車的底盤

B.

產(chǎn)品包裝盒

C.

打夯的重錘

D.

航空器部件

考點:

物質(zhì)的物理特征。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碳纖維產(chǎn)品其密度是鋼的四分之一,在同體積的情況下質(zhì)量較輕.強度是鋼的十倍耐磨,不易折斷.航空器部件就需要用這樣的材料制成.

解答:

解:A、汽車的底盤 和C、打夯的重錘都是由鋼鐵制成的,故不合題意.

B、產(chǎn)品包裝盒有的是由鋼鐵制成,有的是由泡沫塑料制成的,故不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物質(zhì)的物理特性:強度和密度.要熟記這些新材料的特性和運用,解題時要認真辨別,注意它們在某些特別場合的運用.

5.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應進行的操作是( ?。?/p>

 

A.

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A

B.

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B

 

C.

改變?nèi)肷涔饩€與ON的夾角

D.

改變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

考點:

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

實驗題。

分析:

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知道實驗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我們可以以法線為軸線轉(zhuǎn)動光屏,通過現(xiàn)象進行判斷.

解答:

解:

A、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A,看不到入射光線,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 一平面內(nèi),不符合題意.

B、沿ON向后轉(zhuǎn)動板B,這樣板B與ON和A不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這樣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符合題意.

C、改變?nèi)肷涔饩€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nèi),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符合題意.

D、改變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nèi),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線之間的關(guān)系: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在實驗中是通過折動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線的方法來進行研究的.

6.關(guān)于物理器材的使用或說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p>

 

A.

在稱量質(zhì)量的過程中,可以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螺母

 

B.

滑動變阻器銘牌上的電阻值指的是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大小

 

C.

電能表是測量電功或記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

 

D.

使用測電筆(也稱試電筆)辨別火線時,手不能接觸測電筆尾部的金屬電極

考點:

電能表參數(shù)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測電筆的使用。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根據(jù)對滑動變阻器、電能表、測電筆、天平使用注意事項,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分析答題.

解答:

解:A、天平在測量前要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之平衡,在測量質(zhì)量過程中調(diào)節(jié)平衡不能通過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進行,應通過移動游碼來調(diào)節(jié)平衡,故A錯誤.

B、滑動變阻器銘牌上的電阻值指的是滑動變阻器連的最大電阻,故B錯誤.

C、電能表是測量電功或記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故C正確.

D、使用測電筆(也稱試電筆)辨別火線時,手要接觸測電筆尾部的金屬電極,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用實驗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項、工作原理、使用的注意事項,這是我們平時應了解與注意的事項,屬于基礎(chǔ)知識,要注意掌握.

7.如圖所示,小明從滑梯上下滑,在這一過程中,他的( ?。?/p>

 

A.

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B.

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C.

機械能保持不變

D.

機械能一定減少

考點:

能量轉(zhuǎn)化的現(xiàn)象;機械能。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勻速下滑時,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高度下降,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下滑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zhuǎn)化 為內(nèi)能.

解答:

解:小明在勻速下滑的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的決定因素是質(zhì)量和速度.這兩個物理量都不變,所以動能不變;下滑說明高度下降,重力勢能減?。畽C械能等于動能加勢能,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所以機械能減小.所以小明的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禄瑫r,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他的內(nèi)能增加.

故選D.

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根據(jù)各因素的變化情況分析能量的變化情況.

8.小明在仔細觀察如圖甲所示的微型電扇結(jié)構(gòu)之后,設(shè)想利用微型電扇和電流表制成簡易風速計:當風吹動風扇葉片時,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且風速越大,電流表示數(shù)也越大,圖示乙實驗中,能說明簡易風速計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 點:

電磁感應。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由題意可得,當風葉轉(zhuǎn)動時,會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因此風速計的原理是利用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使電路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分別分析各圖的原理,選出符合題意的即可.

解答:

解:A、是電磁感應實驗,即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電路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與風速計的原理相同,符合題意;

該圖是內(nèi)燃機的做功沖程,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不合題意;

B、是探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guān)系,不合題意.

C、是探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實驗,不合題意;

D、是奧斯特實驗,說明了電流的磁效應原理.

故選A.

點評:

明確圖中的實驗原理,根據(jù)題中信息可知風速計屬于電磁感應現(xiàn)象,然后找出與風速計原理相同的選項.

9. 2011年11月3日,我國研制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官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離地球343km的軌道上實現(xiàn)自動對接,如圖所示是對接時的情景,以下有關(guān)對接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對接時,“神舟八號”相對“天宮一號”的速度很小

 

B.

對接后,“神舟八號”相對“天官一號”是靜止的

 

C.

對接后,它們做圓周運動,不受外力作用

 

D.

對接時的圖片是通過電磁波傳播的

[來源:Zxxk.Com]

考點: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兩個高速飛行的航天器在對接時,必須保持相對速度很小,對接后一起運動,其相對位置不再發(fā)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

(2)圓周運動是一個運動方向不斷改變的運動,因此,需要有力的作用,才能實現(xiàn)方向的改變.航空天器與地面進行通訊是依靠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

解答:

解:A、對接時,兩個航天器之間必須保持相對較小的運動速度,這樣才能便于操作,故正確;

B、對接后,兩個航天器的相對位置不變,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飛行,因此是相對靜止的,故正確;

C、對接后,兩航天器做圓周運動,說明其方向在不斷改變,因此,必須有力的作用,故該選項說法錯誤;

D、航天器通過電磁波實現(xiàn)與地面的通訊聯(lián)絡,故正確.

故選C.

點評:

以最新的科技成果為研究對象,考查了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與靜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guān)系,以及電磁波在航天通訊中的應用,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

10.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有壓力,下列有關(guān)“茶杯對桌面壓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p>

 

A.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茶杯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B.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就是重力

 

D.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考點:

彈力;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A壓力是從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命名的,彈力是從力的性質(zhì)命名的,壓力是彈力的一種.根據(jù)彈力的產(chǎn)生: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加這種作用的是施力物體,承受這種作用的是受力物體.由此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C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若在豎直方向上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其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其重力,但兩者不是同一個力.可以從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去分析.

D從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入手結(jié)合彈力的產(chǎn)生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解答:

解:A、當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時,由于桌面對茶杯施加了一個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發(fā)生微小的彈性形變,從而使茶杯對桌面產(chǎn)生了向下的彈力,即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故A正確.

B、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茶杯對桌面施加了一個作用,故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故B錯誤.

C、茶杯對桌面的壓力,的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茶杯.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和施力物體都不相同,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但兩者大小相等.故C錯誤.

D、根據(jù)A的分析可知D是錯誤的.

故選A.

點評:

(1)此題考查了彈力的產(chǎn)生、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力的定義等知識點.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但壓力永遠不會是重力.

(3)哪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壓力,該物體就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11.小明房間門口裝有開關(guān)S1,床頭裝有開關(guān)S2,這兩個開關(guān)都能單獨控制房間里的吊燈.以下電路圖能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p>

 

A.

B.

C.

D.

考點:

電路圖設(shè)計。

專題:

圖析法。

分析:

根據(jù)選項逐一分析,找到符合“這兩個開關(guān)部能單獨控制房間里的吊燈”這一條件的選項.

解答:

解:A、兩開關(guān)串聯(lián),只與當兩開關(guān)同時閉合時吊燈才發(fā)光,不符合題意;

B、兩開關(guān)并聯(lián),各自開關(guān)可以控制吊燈,但不能相互控制,不符合題意;

C、S1和S2為單刀雙擲開關(guān),S1向右擲時燈泡不發(fā)光,S1向左擲時燈泡發(fā)光;S2向右擲時燈泡發(fā)光,S2向左擲時燈泡不發(fā)光,任意一個開關(guān)都可以開燈、關(guān)燈,符合題意;

D、當兩開關(guān)都向左時,會出現(xiàn)電源短路,不符合安全用的原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1)注意題目要求,任意一個開關(guān)都能控制燈泡的亮滅,不是指兩個開關(guān)并聯(lián);

(2)弄清單刀雙擲開關(guān)的使用,以及在電路中的連接方式,當閘刀擲向某個方向時,電路的連接情況.

12.學習了功率的知識后,小明和幾位同學準備開展“比一比誰的功率大”的活動,他們設(shè)計了三套方案:①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和爬樓的高度,算出爬樓的功率并進行比較;②控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高度,算出爬樓做的功并進行比較;③控制爬樓的高度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時間,算出體重和時間的比值并進行比較,可行的是( ?。?/p>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都可以

考點:

功率的測量實驗。

專題:

應用題;實驗題。

分析:

要比較功率的大小,有三種方法:

①做功時間一定,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功率大;

②做功的多少一定,做功時間短的,功率大;

③分別測出功率,進行比較.

比較功率不一定必須測出功率.

解答:

解:爬樓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功率P= = = ,

①測出各自的體重、爬樓時間和爬樓的高度,根據(jù)P= 求出功率,直接比較功率的大?。?/p>

②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出各自的體重m和爬樓的高度h,若mgh越大,功率就越大;

③控制爬樓高度相同,測出各自的體重m和爬樓時間t,若 的比值越大,功率就越大;

所以三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故選D.

點評:

功率的公式是這一實驗的原理,因此要從公式入手,找出需要測量的量,同時要注意不變的量和對應比較功率的方法.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4分)

13.在用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測石塊質(zhì)量時,若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的質(zhì)量、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石塊的質(zhì)量為 47.4 g.在用電流表測某電路中電流時,若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電流為 0.24 A.

考點:

天平的使用;電流表的讀數(shù)方法。

專題:

定性思想。

分析:

(1)物體的質(zhì)量等于砝碼的質(zhì)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2)電流表的讀數(shù):確定使用的量程,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多少.

解答:

解:(1)石塊的質(zhì)量:m=砝碼在質(zhì)量+游碼對應的刻度值=20g+20g+5g+2.4g=47.4g.

(2)電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個大格代表0.2A,每一個小格代表0.02A,電流為0.24A.

故答案為:47.4;0.24.

點評:

本題考查了天平的讀數(shù)和電流表的讀數(shù)方法,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和正確讀數(shù)經(jīng)??疾?,一定要熟練掌握.

14.汽車散熱器常用水作為冷卻劑,這是利用了水的 比熱容 較大的性質(zhì);當汽車散熱器散熱時,通過 熱傳遞 方式改變了水的內(nèi)能.

考點:

水的比熱容的特點及應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nèi)能。

專題:

簡答題。

分析:

(1)水的比熱容大,說明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其它物質(zhì)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2)改變內(nèi)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熱傳遞.

解答:

解:

(1)水的比熱容最大,和其它物質(zhì)比較,降低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所以汽車散熱器常用水作為冷卻劑;

(2)散熱時,在發(fā)動機和水之間發(fā)生了熱傳遞,改變了發(fā)動機的內(nèi)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的.

故答案為:比熱容;熱傳遞.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改變內(nèi)能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15.某小區(qū)樓道設(shè)有多功能電子門鈴,此裝置可以通過其內(nèi)置攝像鏡頭來識別來訪者,該攝像鏡頭相當于凸透鏡,經(jīng)攝像鏡頭所成的是 倒立 (選填“正立”或“倒立”)、 縮小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鏡頭的焦距為l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 20 cm.

考點: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頭.

解答:

解: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攝像頭是根據(jù)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來工作的.

鏡頭的焦距是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鏡頭的二倍焦距20cm.

故答案為:倒立;縮??;20.

點評:

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是凸透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jù),一定要熟練掌握: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頭.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和老花鏡.

16.各種原子都有相似的結(jié)構(gòu),根據(jù)盧瑟福 原子結(jié)構(gòu)模型可知: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 質(zhì)子 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 電子 繞核運動.

考點:

原子結(jié)構(gòu)、元電荷與帶電情況。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決本題應掌握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

解答:

解:盧瑟福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質(zhì)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故答案為:質(zhì)子,電子.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的結(jié)構(gòu),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屬于識記性內(nèi)容,比較簡單.

17.地溝油中含有雜質(zhì)及有毒物質(zhì),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應該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為了驗證這種猜想,小明找到質(zhì)量為0.46kg的地溝油,測出其體積為0.5L,該地溝油的密度是 0.92×103 kg/m3;能否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請說明理由 不能.地溝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圍之內(nèi)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約為0.91×103 kg/m3~0.93×103 kg/m3

考點:

密度的計算。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1)知道地溝油的質(zhì)量和體積,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地溝油的密度;

(2)和正常食用油密度大小范圍比較得出答案.

解答:

解:

(1)地溝油的體積:

V=0.5升=5×1043

地溝油的密度:

ρ= ,

=

=0.92×103千克/米3,

(2)∵地溝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圍之內(nèi),

∴不能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

答:該地溝油的密度為0.92×103千克/米3,因為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圍之內(nèi),不能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地溝油、劣質(zhì)油,不能通過密度大小與正常食用油比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18.小明發(fā)現(xiàn),在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碘的升華實驗時,很容易造成碘的 熔化.針對上述不足,小明與他的同學們討論后將實驗進行改進:將裝有固態(tài)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氣產(chǎn)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實驗表明在碘升華和熔化時需要 吸收 熱量.是什么因素影響碘的升華或熔化,你的猜想是 碘的溫度 

考點:

生活中的升華現(xiàn)象;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決此題需掌握:物體由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升華;物體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叫凝華;在物態(tài)變化的六個過程中,熔化、汽化和升華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凝固、液化和凝華過程都需要放出熱量.聯(lián)系生活中常見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即可解答此題.

解答:

解:碘由固態(tài)變?yōu)榈庹魵?,是升華現(xiàn)象,需要吸收熱量;碘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會放出熱量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碘,這是凝華現(xiàn)象.可見溫度對碘的升華和凝華有影響.

故答案為:吸收;碘的溫度;

點評:

此類題目是考查學生對物態(tài)變化過程及其吸熱和放熱情況的理解.熟練掌握物態(tài)變化過程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

19.如圖所示是列車上常用的手推車,車內(nèi)貨物均勻擺放.車前行時,需經(jīng)過障礙物.當車的前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向下按扶把,這時手推車可以視為杠桿,若手推車和貨物總重200N,動力臂和阻力臂之比為2:3,則服務員作用在扶把上的動力為 300 N.當后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豎直向上提扶把,這時支點是 B (選填“A”、“B”或“C”)點,這種情況下,手推車可以視為 省力 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

考點:

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知道手推車和貨物總重(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guān)系,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作用在扶把上的動力;

(2)支點是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固定點.判斷支點就要看杠桿繞著哪個點轉(zhuǎn)動;結(jié)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確定手推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

解:

(1)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

FL=GL,

∵G=200N,L:L=2:3,

∴F= G= ×200N=300N;

(2)當小推車后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向上提扶把,車體是繞著B點轉(zhuǎn)動的,故B點就是支點.

因為貨物在車內(nèi)擺放均勻,重心就在車箱的中心,重力是阻力,人對車的力作用在車把上,方向向上,所以手推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答案為:300;B;省力.

點評:

本題考查了杠桿的支點概念、杠桿的分類和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注意:在判斷支點時就要看杠桿繞著哪個點轉(zhuǎn)動.在判斷杠桿的類型時,要先判斷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

20.為比較酒精和碎紙片這兩種燃料的熱值,小明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他將一定質(zhì)量的酒精和碎紙片分別放入兩個燃燒皿中,點燃它們,分別給裝有質(zhì)量相等的水的兩個相 同燒杯加熱,直至酒精和碎紙片完全燃燒.

(1)小明設(shè)計了一張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其中①②兩項內(nèi)容漏寫了,請你幫他補充完 整.

(2)實驗后小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公式Q=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熱量,結(jié)合“10g酒精”這一數(shù)據(jù),算出了酒精的熱值,算出的酒精熱值是否可靠,請說明理由 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 

溫度

燃 料

加熱前水溫/℃

 加熱后的水溫/ 

10g酒精

 10克碎紙片 

考點:

燃料的熱值;熱量的計算。

專題:

實驗題。

分析:

解答此題要運用控制變量的思想;還要考慮實驗存在的誤差等;明確熱值的概念﹣﹣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解答:

解:(1)①需要記錄加熱前后水的溫度,用來計算水吸收的熱量;

②根據(jù)控制變量法的思想,酒精和碎紙片的質(zhì)量必須相等;

(2)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故算出的酒精熱值要小于真實值;

故答案為:(1)①加熱后的水溫/℃;②10克碎紙片;

(2)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

點評:

明確此實驗的依據(jù)﹣﹣控制變量法、水吸收的熱量代表了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可解答此題.

展開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