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的翻譯
- 教育綜合
- 2024-12-18 17:44:39
欲服三軍 非信不可也 什么意思
意思:想要真正讓全軍服從指揮,不用“誠信”(或者信用)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出處:
《吳起守信》
【原文】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翻譯】
他這樣守信,應該就是他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軍信服,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擴展資料
典故:
從前吳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飯。老友說:“好?!眳瞧鹫f:“我等待您一起吃飯?!崩吓笥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等待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擔心自己不用講信用。他這樣守信,應該就是他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軍信服,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翻譯
翻譯: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眳瞧鹫f:“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能不守信用。 原文: 昔(曩)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惫嗜酥聊翰粊恚鸩皇炒?。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什么意思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的意思是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注釋
欲:想要。服:使……信服(使動用法)。信:守信,講信用。
2、出處
此句出自宋濂的《吳起守信》。
講述了吳起外出遇到老朋友并邀請對方吃飯,朋友答應后吳起就一直在家等候,結果直到晚上都沒有等到朋友,吳起也一直沒有進餐。直到第二天早晨,他才派人去找朋友,直到朋友來了他才開始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朋友是怕自己不守信用,到這種程度也是他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之一吧。
《吳起守信》體現(xiàn)了吳起守信、講信用、待人誠懇、以身作則的良好品質(zhì),這也是為了啟發(fā)我們做人要講信用,待人要誠懇。
關于作者宋濂的相關內(nèi)容:
1、生平
宋濂的一生從1310年11月4日至1381年6月20日,字景濂,號潛溪,漢族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2、主要作品
宋濂的著作頗多,有《孝經(jīng)新說》、《潛溪內(nèi)外集》三十卷、《芝園集》四十五卷、《朝京稿》五卷等,還曾主編《元史》二百一十卷。部分作品還合刻為《宋學士全集》,其中就有《吳起守信》,而另外一篇《送東陽馬生序》則被收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九年級。
3、思想成就
宋濂對于佛教和道教都進行了潛心研究,認為宇宙的升降運動和四季作物的欣榮藏息是“元氣”運行的緣故,另外,他還認為理,亦即天地之心,而求學問道、修養(yǎng)道德就在于認知和獲得這個天地之心。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的意思翻譯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的意思翻譯是想要真正讓全軍服從指揮,不用“誠信”(或者信用)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資料擴展: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出自吳起守信《吳起守信》。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
祖籍金華潛溪,后遷居金華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yè)于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
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jīng)”師,為太子朱標講經(jīng)。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chuàng)作聞名,并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zhì)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臺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為其后“臺閣體”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對于佛、道二氏,尤其對于佛教典籍,也曾潛心研究,并多所汲取。在天道自然觀方面,他借用醫(yī)家與早期道家所使用過的“氣母”即“氣者生之母”的說法,認為宇宙的升降運動和四季庶物的欣榮藏息,是“氣母”即“元氣”運行的緣故。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以翻譯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以翻譯如下:
"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以"是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使得三軍服從,不僅需要威武的形象,更需要信仰和道德的感召。
在這句話中,“三軍”可以理解為軍隊統(tǒng)領的整個群體,它代表著政治和軍事權力的集中,但僅憑權力和威懾是不足以讓他們忠誠于君主或指揮官的。
握有權力者必須用真實、可靠、正直的品德來獲得群眾的信任,這才能增加自己的權威,提升自己的地位,同時也保證了三軍在面對戰(zhàn)爭時對君主或指揮官的無條件支持。
在歷史上,這句話的體現(xiàn)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文王讓文殊和武殤前去糾正與改進周幽王的錯誤行為。
他們沒有指望自己的勢力與能力,而是憑借自己的信仰和魅力,感召周幽王放棄縱逸之風,回歸政治正道。其實,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古代,也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在實用主義、民主、法治等理念的風潮下,仍需要信仰、道德等元素來加強領袖的權威。
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讓人服從,不僅需要威勢、權利、金錢等物質(zhì)誘惑,更需要對平民百姓有深刻的愛心和關心,對紀律的尊重和維護,對道德的推崇和守護,才能獲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
作為一個領導者,更要通過自身的表率和榜樣的力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更多人行善秉義做出表率,塑造自身高尚的品德形象。
拓展資料:
《孟子》,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于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睹献印繁荒纤沃祆淞袨椤八臅敝唬硗馊緸椤洞髮W》《中庸》《論語》)。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xiàn)存七篇十四卷??傋謹?shù)三萬五千余字,260章。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與“五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