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帶徒弟,老手藝,傳下去。是什麼意思?
- 教育綜合
- 2023-12-26 17:44:34
為什么有些人年紀大了會稱自己為老師傅?
“老師傅”身上所蘊含的執(zhí)著、專注的敬業(yè)精神和“老手藝”里包含的文化價值,都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為何帶徒弟總是留一手呢?
看央視版紀錄片《傳承》,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國很多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都是依靠技藝傳承人以接力棒的形勢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至于傳承的方式,很多都是父子相傳或者師徒相傳,父子相傳自不必說,但當前在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之下,師徒相傳逐漸成了很多技藝傳承最主要的方式。
所謂“師父”,雖然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么一個說法,而且?guī)熗疥P系已經成了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關系,但師父和徒弟之間畢竟沒有血緣關系,所以總感覺缺了點什么,亦師亦友的師徒關系聽起來縱然不錯,但終究和父子相傳的親情沒法比。所以我們以前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古代很多手藝人在帶徒弟的時候,總是喜歡“留一手”,他們這么做的目的,難道真的是害怕徒弟們學成以后會搶了自己的飯碗嗎?
我們不妨先來聽兩個故事:
1、歷史上的秦叔寶(武器為雙锏)和羅成(武器為五鉤槍)是姑舅表親關系,兩人的武藝都非常高強。有一次,他們在后花園里互相切磋學習武功,本來事先說好了要毫無保留地切磋,可最后兩人都因為害怕對方學會了自己的絕招而超過自己,于是互相“留了一手”:秦叔寶留了一手“殺手锏”,而羅成則留了一手“回馬槍”。
2、傳說貓是老虎的師父,等貓將十八般武藝教給了老虎以后,結果老虎起了歹心:心想師父也不過如此,于是就想一口吃掉貓。還好貓在教功夫的時候故意留了一手——沒有將“上樹”這一招教給老虎。從此,只要老虎一發(fā)威,貓就直接爬到樹上,這樣老虎也就只能望“貓”興嘆了。
言歸正傳,師父害怕徒弟超過自己,然后和自己搶飯碗的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確實比較普遍。有一句話叫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特別是在一些私營企業(yè),如果一個人沒有幾手絕活那是很難在單位立足的,試想:如果工資低的徒弟啥都學會了,那還要工資高的師父干嘛?私企里效益必須要排在第一位,所以很多師父存在顧慮也是很正常的,俗話說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萬一教出了一個白眼狼徒弟或者向很多武俠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教出來一個欺師滅祖的敗類,那到時豈不是后悔都來不及了?
記得小時候,鎮(zhèn)上只有一家理發(fā)店,所以我每次都要去那家理發(fā)店理發(f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那位經常幫我理發(fā)的師傅帶了一個年輕的徒弟,有時候我去理發(fā),他們還將我的頭發(fā)當成實驗品,徒弟理得不好,就讓師父稍微修一修就好,我當時還是個小孩,當然也不會和他們計較什么。又過了一段時間,鎮(zhèn)上又新開了一家理發(fā)店,原來是徒弟出師,自立門戶了!剛開始我還以為師父和徒弟,兩家理發(fā)店其實還是一家而已。直到后來人們才知道,實際的情況是師徒之間因為某件事情反目成仇,所以徒弟決定和師父對著干!好在鎮(zhèn)上的人都更習慣老師傅的手藝,即便徒弟采取低價策略,也絲毫沒有改變人們的選擇:因為大家都發(fā)現(xiàn)師傅的理發(fā)技術確實更高一籌。就這樣,徒弟的店很快混就不下去倒閉了,像這樣“一場師徒一場空”的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也有不少吧。
歸根結底,很多師父之所以會選擇“留一手”,怕徒弟搶自己飯碗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使得師父在心底深處會不由自主地采取一種防御性措施,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秦叔寶和羅成這樣的豪杰尚且不希望別人超過自己,而貓則因為“留了一手”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讓你來帶徒弟,你會輕易地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嗎?
如何評價《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電影?
1.
厚厚的紅色城墻內外仿佛是兩個世界。隨著鏡頭的遞進,一扇一扇的宮門被打開,我滿懷激動的心情似乎馬上可以一窺真正的皇宮。曾經在電影里看過的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皇宮浮現(xiàn)在腦海中,然而隨著最后一道門被打開,我看見如同廢墟一樣的小院兒。
聽到開門聲,有野貓?zhí)哟?,不是很干凈整潔大氣,而是隨意栽種的樹木和菜苗秧,有葡萄架子,似乎還比不上比一般人家的院子。
我沒有看錯,這就是曾經的皇宮—現(xiàn)在叫故宮。
不免,心中有些失落。
白云蒼狗,斗轉星移,歷史變遷,訴不盡的繁華和衰敗,人都不在了,除了那些靜止的亟待搶修文物,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的存在表示著歷史的訴說。
木胎菩薩手指殘缺,飄帶也斷了;鐘表精細無法轉動;字畫沾滿灰塵和污漬甚至窟窿;被蟲蛀了的屏風;織造的修補仿佛特別費眼睛。
一位師傅說,在簽三方合同之前,他在門外的巷子里來來回回的徘徊了1個多小時。在沒有進來之前,他想象著修理文物的地方至少應該和醫(yī)務室一樣,環(huán)境整潔,設備齊全。然而他很失望,破落的小院子,門都可以一腳踹開似的。
修文物啊,至少應該高大上吧,進來和出去應該各種高逼格的檢查吧。大家可以腦補一下:歐美大片里面,進入實驗室至少要刷指紋驗證吧,全身機器掃描看是否攜帶違禁品,人高馬壯的威嚴的安保人員站成兩排,一直排開。
但是都沒有,這座小院子就好像若有若無的存在著,而且已經存在了好多年。現(xiàn)在的師傅是當年的學徒,有人是接自己的父親的班進來的,但是現(xiàn)在的學徒好過與之前的,他們在進來之前都已經在學校學過了的,而且是比較優(yōu)秀的人。
城墻外的喧囂和院子里面的安靜,仿佛兩個世界一樣。進入這個院子,你好像穿越了歷史,時間也好像過的特別慢。
2.
風云變幻,京城里的藍天特別晴朗,忍冬在院里靜靜的開放。
師傅們偶爾出來休息就是給菜苗澆水,或者給野貓喂食,在這里他們在工作也是在生活,他們早已經把這當作生命的一部分了。
杏子熟了,叫來三五工友,四個在下面牽著大紙接住,一個人在上面用桿子使勁的敲,不一會兒收獲頗豐。剛裝回去還沒開始洗,就有人拿著盆兒來挑選,“給我挑硬一點兒的”。
字畫濕度要達到標準,一個窟窿得補兩道三遍;豬血點石灰修補地仗層,經濟實惠;鐘表本已經修好了,可是潮氣太大了,底板變形了,又得重新修;屏風上面的字要一個一個刷干凈補漆;佛像的手指頭已經黏上等待刷成相似顏色的漆,修補工都在安靜的做著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說話。
三年學徒,有一年半在磨性子:拿一刀子刮上面的草棍兒黑渣。不能煩,你得坐的住。就是要晾你,練你的性子。
如同看記錄片兒一樣,也不能煩,得心靜著看。
古代美女入宮要獲得帝王的寵幸,除了要貌美,更需要是沉穩(wěn)的性子,守著住自己的心。安得住寂寞的心,才能守得住宮里無盡的等待。
中國的傳統(tǒng)是修復盡可能的接近原件,保護性修復。
整篇的電影沒有仔細解釋怎么修文物的,而只是有時候怕觀眾看不懂出來說兩句,通篇語言很少。不像其他的紀錄片,一一詳細的敘述。
看這種片子也得靜下心來開,看著片子的男子和女子安靜的修理文物,無關乎外貌,真的很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沉淀美吧。
3.
鐘表修好了,不知道花費多少工作日。師傅說“還可以下調1多毫米。”手工修理竟然能夠精確到毫米,內心感嘆和折服。
金雞吃米點頭還扇動著翅膀,下面還有幾只小雞也在扇動翅膀,旁邊還有水車在轉動,下面門緩緩打開,一個婦女在紡紗,腳踩踏板,紗輪轉動;下面有流水般的銀線山脈有帆船在流動,伴隨著流水有著潺潺的音樂,一切都活了。這是修復好的鐘表器皿。
傳統(tǒng)手藝得培養(yǎng)新人,否則手藝失傳。文物修補好了,更多的是淡然和平靜,但是也有修補失敗的失落。
師徒帶徒弟,雖然不像武俠小說那種儀式感,但是徒弟們心中早已認定“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修補瓷器的徒弟在眼睛上裝上視頻拍攝器,記錄修補的過程為以后提高參考。老師傅不會調相機焦距和照相桿的高度,叫徒弟過來幫忙。師傅教徒弟老手藝,徒弟幫師傅補充新電子設備的使用,手藝的傳承由此開始了。
師傅們對留名看的很淡,快樂全在修補的過程中。在修理的過程中,就是自己和文物交流的過程,也是逐步認識自己的過程。
人在制造物件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想辦法融入到里頭去,這樣的物就承載了人的審美。
中國人講究格物---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匠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做一個人一樣,他是用他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的。
雖然是在故宮修文物,但是師傅們都是本著匠人的心,作為修補者,他們只需要盡心盡力將文物恢復它們原來的樣子。
修好的文物被供在博物館里面供眾人參觀。沒人會想到修復之前它們原本的模樣,看的人也不一定懂,也不知道修補文物付出的時間和過程。
其實,這又有什么所謂呢?歷史記錄的是過去,對現(xiàn)在來說,前一秒都已成為了歷史。
下班時間到了,一下子被拉回了現(xiàn)代,大家陸續(xù)過來打卡下班。每天負責鎖門的同事鎖門之前都會喊喊看里面是否有人,鎖好門之后一定要晃晃鎖頭,確保鎖上了。
年年都是,日日如此。
沒有人的院子,麻雀飛下來吃剩下的貓糧,螞蟻也在忙碌的搬運著,又是另外一個忙碌的世界了……
大拜說:這是我看完整部電影后的感受,感覺很平凡但是內心很震撼。擇一業(yè)終一生,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多么少有。
80后“新匠人”如何傳承傳統(tǒng)藝術?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凌云、趙旭、李雪峰北京圖文報道】匠人起源于手工業(yè),勞動者憑借純熟的技藝打造產品,把事情做到極致,這便是匠人的原本面目。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tǒng)手工藝面臨傳承難題,如何吸引年輕人進入行業(yè)成為業(yè)內人士思考的話題。老匠人們同時也擔憂,他們不確定那些玩著電腦、iPad 長大的年輕人們,是否還對傳統(tǒng)手藝感興趣。
北京奧運會徽寶、上海世界博覽會徽寶、APEC北京峰會的國禮――“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這些作品都出自郭鳴及其設計團隊之手。(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來自歐洲時報意大利版)
“傳統(tǒng)手工藝,從未走遠”
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藝師郭鳴深處工美行業(yè)幾十年,在他看來“傳統(tǒng)手工藝,從未走遠”。
郭鳴表示,“所謂工匠精神就是不能浮躁,耐得起寂寞、吃得了清苦、守得住本分?!?/p>
今天,工美行業(yè)發(fā)展正在“兩條腿”走路。在郭鳴看來,傳統(tǒng)手工藝產品不會是社會主流的大眾產品。像純手工打造的景泰藍或漆器花瓶,理應是滿足高端定制和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而現(xiàn)代工藝品又需要符合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中國風和中國元素已經成為世界潮流。景泰藍首飾和工藝品已經成為人們審美和文化品位的代表?!睆埵暇疤┧{傳承人張穎欣喜地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人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喜愛和欣賞傳統(tǒng)手工藝的美。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傳統(tǒng)手工藝面臨傳承難題,郭鳴坦言,“進入這一行業(yè)的年輕人大都源于自身興趣,這樣的年輕人越多,這個行業(yè)發(fā)展越有希望。區(qū)別于老匠人,年輕人進入這一行業(yè)不再是一點點扣工藝,企業(yè)也給予他們更多設計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張氏景泰藍傳承人張穎表示,“這個行業(yè)始終是一種慢慢傳承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但是年輕人的干勁讓老行業(yè)煥發(fā)生機。”
張穎表示,“為了留住年輕人,企業(yè)一方面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保證,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嘗試和創(chuàng)新。同時,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也在漸漸發(fā)生改變,老師傅將自己的理解、文化故事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有興趣扎根于此?!?/p>
“傳統(tǒng)行業(yè)越來越頻繁的走進校園,我們希望更多青少年從小就了解這一行業(yè),甚至有人能夠喜歡并未來以此為職業(yè)。同時,我們還組織一些體驗活動,讓普通市民了解美工行業(yè),了解傳統(tǒng)手工藝品?!惫Q相信,在中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等相關政策推動之下,總有年輕人能夠沉淀下來。
從“匠人氣”到“文人扇”的薪火相傳
1983年出生的宋錚今年拜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木作編扎?折扇手工制作》傳承人鄭高為師。而在30多年前,鄭高則是拜扇文化行家、折扇收藏家洪鈞陶為師,讓北派制扇技藝得以傳承與發(fā)揚。
一把造型刀,或許是制扇技藝傳承的開始。
“扇”緣偶然與興趣使然
每逢周末,鄭高總是來到門店與喜愛扇子的朋友喝茶聊天。茶座上方寫有“惠風和暢”的扇面道出愛扇之人的心境,而這幾個字正是出自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之手。
馬季一共為鄭高寫了29張扇面,二人的相遇純屬偶然。這也如同鄭高學習制扇的經歷一樣――純屬偶然。
有著木工手藝的鄭高在工作之余,嘗試著收購木料制扇子,拿到琉璃廠去賣。
有人將被丟棄的老扇子送給當時擺地攤的鄭高,而他也從模仿開始慢慢癡迷到制扇技藝中來?!耙话研∩茸佑惺裁措y做的?可如果早知道這么難,我或許就沒有勇氣走進去了?!?/p>
為了買制扇用的材料,鄭高偶然認識了洪鈞陶,拜其為師后專心學習制扇。“我仿佛是被人推著一步步往前走,被生活推著一步步往前走。”
洪鈞陶去世后,鄭高2008年在榮寶齋為其辦展,結識了南派制扇大師曹小弟,拜其為師繼續(xù)學習制扇工藝。區(qū)別于師傅鄭高,徒弟宋錚學習制扇完全出于自己的興趣。
從小就對手工藝品制作有著濃厚興趣的宋錚,在嘗試過制作古琴、紫砂壺之后,最終選擇了制扇?!爸谱髯仙皦叵袷且粋€不斷增加的過程,制扇更像是一個不斷剝離和去除的過程?!彼五P喜歡竹子,更喜歡那種雕琢的感覺。
土木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宋錚進入了一家設計院從事設計工作,一干就是八年。“想做一個匠人的念頭,想嘗試自己喜歡事的念頭不斷萌發(fā),我在2016年底辭去了工作?!?/p>
“我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注入到器物中來?!彼五P說,“年輕人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我從自學開始,內動力非常足。做設計工作訓練了我一個很好的思路,你要是想做一個器物需要先從它的材料入手。”
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宋錚走到湖南、桂林去尋找好的材料,了解竹子的特性;來到蘇州等地,拜訪名家,了解制扇工藝。
“當我們對一個東西感興趣的時候,會通過閱讀、走訪等形式不斷吸收知識,然后歸納總結。我們更傾向于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在作品之中,而在這之前需要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藝。技藝與思想二者不可?!彼五P認為,自己有些“文人氣”。
技藝在時間中積累
“幾道簡單的工序,聽起來并不復雜,可掌握起來也不容易。”宋錚表示,這是一個動作不斷練習的過程。
如今,宋錚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制扇。“每做一把扇子,都是我當時能力的極限,都是不計時間投入的作品。我希望每個作品都能夠按照定制人的手型、特點和需求來制作,希望他們將扇子握在手中時能夠感受到‘軟硬’合適的風感。”
宋錚坦言,“質量的提升,一定伴隨著你付出代價的多少。每一個階段,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p>
鄭高有這種感覺時,距離他學習制扇已經過去了30年。“直到近幾年,我才敢說自己可以把扇子做好?!?/p>
繪畫、書法、雕刻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工藝都可以在扇子上得以展現(xiàn),鄭高認為制扇技藝永無止境。
傳承“盼望著有人能真的坐下來”
在鄭高看來,“扇子開合有度,收放自如”,傳承正能量和古人智慧。
宋錚則認為,一把小小的扇子是一個移動的卷軸,它含蓄地表達出東方審美和意趣。
“如此美好的事物,自然需要傳承和發(fā)展?!碑斷嵏邚膸煾甘种?,接過傳統(tǒng)制扇工具時,他就明白傳承是一個沉甸甸的膽子。這些年他收過的徒弟,已經有十多人?!坝行┤藖砹擞肿吡?,有些人急于求成,有些人希望用機器設備代替?zhèn)鹘y(tǒng)手工。傳承中自然有新一代和老一輩的認知差異和矛盾。”
“我不收費用,也沒設門檻。我相信他們中總會有人真的喜歡制扇工藝,也能真的坐下來潛心學習。”鄭高說,天氣轉涼之后他會進山尋找竹子,好的竹子可遇不可求。同樣的,他也在等待更多像宋錚一樣真心喜愛制扇的年輕人。
郭石剛在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的時候,經常會和父親一起商量探討。圖為父親郭劍杰在給郭石剛的月餅臉譜指導建議。
創(chuàng)意加碼傳統(tǒng)藝術的“父子兵”
臉譜,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于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的人物角色會配有不同的圖案。在外行人眼里,臉譜僅是五顏六色的大花臉,而在“80后”的臉譜愛好者郭石剛眼里,傳承幾千年的傳統(tǒng)藝術可以“很潮”。如今,他的創(chuàng)作讓很多年輕人逐漸了解并喜愛上了臉譜藝術。
郭石剛表示,自己對臉譜的喜愛和堅持源于父親?!肮职帧眱簳r便喜歡寫寫畫畫,自制手繪風箏臉譜等民間玩具,隨后在工作中結識了京劇團的朋友,重新拾起兒時的愛好,從事臉譜繪制并在造型上加以創(chuàng)新,自制了很多深受人們喜愛的臉譜造型,也是靠著這門好手藝養(yǎng)活了一家人。
郭石剛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也愛上了這門手藝。憑著對臉譜的熱愛,郭石剛一畫就是20多年,還曾專門拜藝術大師傅學斌為師學藝,其間創(chuàng)作了許多驚艷的作品,有的還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現(xiàn)如今,他還是北京西城區(qū)臉譜繪制的傳承人。
“我特別喜歡這門老手藝,我是個想法有點天馬行空的人,經常喜歡在傳統(tǒng)上創(chuàng)新,做些新的探索和研究??”郭石剛說。在創(chuàng)作中,他經常會搞點“新名堂”。老一輩人都覺得臉譜應該是左右對稱的,他就突發(fā)奇想嘗試創(chuàng)作了不對稱的3/4面角度的臉譜,作品完成后發(fā)現(xiàn)效果很棒。于是,他接連創(chuàng)作了半張畫的臉譜,殘缺臉譜,甚至還在不同的載體上做了新的嘗試。
就是他這些大膽的嘗試,給傳統(tǒng)的臉譜繪畫注入了新的靈感源泉,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一種非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形式。郭
石剛還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中西結合的作品,他表示,誰說高鼻梁深眼眶就不能畫“花臉”?中秋節(jié)臨近,他迸發(fā)出新靈感做了月餅臉譜。
談及未來創(chuàng)作,郭石剛微笑著表示,“我想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創(chuàng)新,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臉譜這門傳統(tǒng)藝術?!?/p>
工廠老師傅為什么加薪也不愿意帶徒弟?
每年畢業(yè)季,都有上百萬的大學生奔赴職場,從事著這樣那樣的工作。都說大學生就業(yè)難,其實還有一些很早就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就業(yè)問題更為艱巨。而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位于公司底層,在工廠中沒日沒夜的干,卻始終學不到技術的精華。
很多人都以為是工廠老師傅小氣,自私,不愿意教年輕人。真的是這樣嗎,老師傅們其實是有苦難言。
1古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雖然沒到那么嚴重的程度,但是以前真的是想學手藝,都會好好拜師,老師傅才會手把手教徒弟。現(xiàn)在,新人都覺得老師傅教他是應該的,理所當然一樣。出了問題就是XXX沒教給我,自己做錯了還賴別人沒提醒。
2最氣人的是,辛苦帶兩年新人,新人再多工作兩年,最后新人的薪資,職位都升了。明明經驗,技術都是老員工更好,就因為新人年輕,說是有潛力。
3曾經很用心的帶過一個新人,結果自己被開了,原因是我的工資比新人高。新人也會做事了,薪資要的少,能節(jié)省成本。最后,這家公司倒了。大快人心,但是也不會再隨便帶新人了。
4職場就像戰(zhàn)場,教你是情分,不教是本分??删褪怯刑嗳擞X得你就應該教,還是毫無保留的教。一天天自己不琢磨,光想人帶他每一步都教。大方向已經教了,讓他自己也思考思考,就覺得你不真心。白眼狼一個。
5感覺不像是給人當師傅,像當保姆。每一個人的經驗都是自己辛苦得來的,白教給你,還拿喬。
6在私企,真的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只有功利性,只有利益。給再多錢也不想教。
7帶過一個徒弟,盡心盡力教了2年。一分開就像陌生人,招呼都沒有一聲,感覺真不是滋味。不像我和我的師傅,不僅常聯(lián)系,有什么事情,都會為對方去想辦法。
8企業(yè)讓你帶徒弟,你帶徒弟的時候50歲,徒弟20歲,帶徒5年,徒弟出師時25歲,你55歲。企業(yè)這時發(fā)個文件,企業(yè)要改革用人機制,叫你師徒兩競爭上崗,競爭失敗的肯定是師傅。企業(yè)解釋說人員要年輕化,35歲以下的才可以上崗,這都是真的
這些老師傅的話,其實只是一部分。你贊成老師傅的看法嗎?
上一篇
新來嘉賓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