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親下拜,問感恩,知己誰深淺.解釋
- 教育綜合
- 2023-03-27 07:56:53
國士無雙的出處?講的是誰或者是什么故事?
出處: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
故事:
秦朝末年,韓信因得不到項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劉邦,開始也沒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薦給蕭何,蕭何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薦給劉邦。劉邦敷衍應付,韓信不辭而別,蕭何月下追韓信,對劉邦說他是國士無雙,劉邦拜他為大將。
原文節(jié)選: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曰:“韓信也?!?/p>
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白話譯文:
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一邊生氣一邊歡喜,罵道:“你逃跑,是為什么?”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澳闳プ坊貋淼氖钦l?”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p>
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p>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
就有數(shù)十位將領(lǐng)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劉邦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逃跑了?!眲畲笈缡ё笥沂?。后來就有了劉邦的那句國士無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史記·淮陰侯列傳
楚漢相爭前后,流傳下大量成語,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請找出并解釋出處?謝謝!
破釜沉舟 發(fā)音 pò fǔ chén zhōu 釋義:釜:鍋。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lǐng)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地區(qū))展開大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本蘼挂粦?zhàn),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什么意思?全文翻譯?
此句出處<淮陰侯列傳>全文如下: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飲,人多厭之者。嘗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蹦概唬骸按笳煞虿荒茏允?,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膘妒切攀胍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韓信人物簡介?
韓信,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杰之一,又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留下許多著名戰(zhàn)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戰(zhàn)術(shù)家、統(tǒng)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zhàn)”派代表人物。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后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功高震主引起猜忌。
劉邦戰(zhàn)勝主要對手項羽后,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韓信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nèi),誣以謀反之名處死于長樂宮鐘室。
擴展資料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zhàn)術(shù)家韓信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戰(zhàn)術(shù)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shè)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后,最為卓越的將領(lǐng),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最善于靈活用兵的將領(lǐng),其指揮的井陘之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都是戰(zhàn)爭史上的杰作;作為戰(zhàn)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zhàn)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軼事典故——風箏來歷
風箏的起源與韓信。中國是風箏的故鄉(xiāng),南方稱“鷂”,北方稱“鳶”。 相傳,風箏的發(fā)明人是大軍事家韓信。
垓下之戰(zhàn)中,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的軍隊團團包圍,為了瓦解楚軍的軍心,韓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風箏,上敷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風吹著笛子發(fā)出凄涼的聲音,漢軍和著笛聲唱起楚國的民歌來。楚軍聽到了鄉(xiāng)音,都想念起故鄉(xiāng)來,斗志渙散了。
結(jié)果,楚霸王一敗涂地,在烏江邊上自殺了,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韓信
八拜之交,出自哪里?
八拜之交出自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 八拜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ā bài zhī jiāo,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jié),舊時也稱異姓結(jié)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后來八拜之交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舍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部分地區(qū)可簡稱拜交。 典故:在中國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庇幸淮危膹┎┤伪本┦貍?,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上一篇
廢礦物油再生利用是什么高企技術(shù)領(lǐng)域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