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yè)起源于什么時候? A、200萬年前 B、5萬年前 C、1萬年前 D、5000年前
- 教育綜合
- 2022-06-07 12:58:36
中國農業(yè)起源于什么時候?
正是尋求各種可食植物的努力,促使人類逐漸獲得了對各種可食植物和許多不可食植物的種種經驗和知識,慢慢地,隨著人類植物學知識的不斷積累,原始的農業(yè)誕生了。 人們普遍認為,原始農業(yè)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距今不過1萬年的歷史。從人類的整個歷史來看,1萬年前已經是距現代很近的事了。 人們當初是怎樣開始馴化野生植物、學會栽培的呢。由于遺留下來的古代資料比較少,我們現在了解的還很不夠,根據已有資料顯示,原始人類進行植物馴化活動主要是從采集食用種子(包括植物的根莖等)開始的。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遺址中,還保存著原始的氏族社會采集經濟的痕跡——人們在他們的居室內發(fā)現了陶罐盛裝的粟粒,并且還有窖藏的古代中國的農業(yè)起源是什么?
農業(yè)起源初探 人類歷史發(fā)展到今1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地史上更新世晚期末,構造史上的最后冰期結束之際,考古學上的中石器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的巨大的變化。全球氣溫的回升,動物、植被的更迭以及海平面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上升)等,導致一系列的新事物先后出現。農業(yè)的起源、家畜的飼養(yǎng)、生活的定居,甚至原始宗教、藝術的萌芽。所以,有學者把中石器時代看成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也不為過。 其中,農業(yè)起源尤為突出,它的意義在于使人類的經濟生活完成了從攫取性經濟到生產性經濟的質的飛躍。同時,也深刻影響到其他方面事物的發(fā)展。學術界對該課題的研究也相當熱烈,需要回答的問題也相當多。如徐旺先生就提出農業(yè)起源研究所要中國農業(yè)主要起源于那幾個地區(qū)( )?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是農作物和農耕文化的最早起源地。 1、中國是世界農業(yè)起源地之一,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開始分別種植粟和水稻。 中國是世界上農業(yè)發(fā)生最早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主要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許多重要的作物如稻、粟、黍、大豆、大麻、經濟林木和茶、漆等,都是中國首先栽培的。中國是最早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以勤勞勇敢而著稱于世界的。很早以前就對野生植物進行馴化和選育,因此我國對整個世界的農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國在五千多年以前就開始種水稻了,比印度還要早幾百年。是世界上種水稻歷史最悠久的國家。還有谷子種植歷史也很長。 2、食物的自給自足,才是一個國自古以來我們都是農業(yè)大國,華夏的農耕文明有多少年歷史?
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從在黃河流域發(fā)展起來的,華夏文明也是這樣誕生的,世界上第一個就種植水稻的國家就是中國,先民們 勤勤懇懇的勞作在土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著平凡的日子。在歷史的故事里,神農氏是農耕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
農耕文化就是指,長期以來在從事農事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文化,而華夏的農耕文化,還集合了儒家及各種各樣的宗教文化為一體的特殊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就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耕文明從頭到尾都貫徹了我們的整個歷史,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農耕文明從初見到現在應該也有六、七千年了。男耕女織講的就是這種。
最早的時候農耕文化是從黃河流域興起的,這里有著豐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而且在黃河流域附近也挖掘出土了一些農業(yè)生產工具。
農耕文明的出現,重要的一個標志就是出現了可以耕耘的工具。現今我們能從歷史遺跡里面找到的最早的工具就是一些有石頭骨頭制成的農具期間,還夾雜著一些青銅的工具,直到春秋的時候才出現了含鐵的工具。
農耕文化從古至今從未斷絕,與他同時期存在的其他三個古代文明已經滅絕了,而華夏的文化卻因為他獨特的理念傳承下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民們秉持著最樸素的想法,自強不息,向往和平以及奮斗的理念。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在生活里才讓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追溯到什么時代?
根據已有考古和研究結果來看,種植水稻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
三個萬年以上的古稻遺址有: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和吊桶環(huán)遺址。其中玉蟾巖遺址經年代測定為距今一萬二千多年,這時候的稻谷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含有秈、粳特征)之間,因此被認定為是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古栽培稻類型。
后兩個遺址的時期要更早一些,屬于舊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早中期,但沒有發(fā)現稻谷的碳化顆粒,只是發(fā)現了稻谷的植物硅酸體。
以往我們教科書上告訴我們,國內發(fā)現的最早的水稻是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但根據嚴文明教授的《中國稻作文化起源》來看:“這里發(fā)現的稻谷遺存極為豐富,單是1973年冬至1974年春第一次發(fā)掘時,就在第4文化層發(fā)現約400平方米的稻谷、稻殼和稻草堆積,其厚度從10-20厘米到30-40厘米不等,最厚處達70-80厘米。。。顆粒大小接近于現在的栽培稻,比現在野生稻大得多,加以還有許多稻作農具共存,可以肯定這些稻谷堆積的遺存屬于栽培稻的收獲品”,說明處于新石器中期的河姆渡時期的稻作農業(yè)已經發(fā)展到相當一定的程度了,所以在這之前肯定是有前例的,也就是說河姆渡的稻作農業(yè)是被傳播過來,不是獨立發(fā)展而來的。
但,中國那么大,隨著考古的發(fā)現,可能會有更多新的成果被發(fā)現,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文獻: